【毛岸英结婚,毛岸青送上祝福】
1948年9月,张文秋接到刘少奇警卫员递来的一封信,信中表示刘少奇想与她讨论工作相关事宜。
张文秋读完信后,心情复杂,一方面感到十分欣喜,另一方面却有些疑惑。她心想,刘少奇同志日常事务繁多,怎么会有空专门安排时间与自己见面呢?
张文秋并未过多猜测,心想见到刘少奇时一切都会明了。见到刘少奇后,他直截了当地问道:“关于你的工作安排,组织是怎么考虑的?你觉得是否合适?”
张文秋坦言:"我目前在司法部门任职,但由于缺乏法律专业知识,工作起来相当困难。"刘少奇听后表示理解,接着问道:"你认为自己更适合哪个岗位?可以提出来,组织会考虑为你调整工作。"
张文秋正犹豫不决,刘少奇建议道:“如果还没想好做什么,不如下午去各个部门转转,亲自了解一下,看看哪个岗位更适合你。”
张文秋表示同意。
工作讨论结束后,刘少奇提议道:“张文秋同志,我带你见见毛主席,你觉得怎么样?”
张文秋对毛主席充满敬仰,兴奋地表示:“这真是太好了,我一直盼着能见到毛主席。”于是,她和刘少奇一边交谈,一边朝毛主席的住所走去。多年后,张文秋在回忆中提到了这段前往毛主席住处的经历。
在西柏坡,毛主席的住所是一个小院子,里面有几间朝南的平房。这些房子中,一间用作接待客人,另一间则是他休息和办公的地方。接待室的布置很朴素,只有两张单人沙发、一把帆布椅,以及左边的一张桌子和两把对称摆放的椅子。
张文秋随刘少奇进入客厅时,毛泽东立即起身,热情地与他们握手。刘少奇简要地向毛泽东介绍了张文秋的背景,随后因公务在身,便先行告辞。
毛主席对张文秋很熟悉,见到她后直接问:“很久没见你了,你现在住哪儿?在哪儿工作?”
张文秋向毛主席汇报了自己的经历后,毛主席进一步询问了她的家庭背景。张文秋便从祖辈说起,谈到父母,再讲述自己的求学之路和投身革命的历程,事无巨细地进行了介绍。毛主席专注地听完后,感慨道:“你这一生经历了不少艰难啊……”
毛主席在详细了解完所有情况后,把话题转向了毛岸英和刘思齐。
岸英跟我提过,他和思齐关系不错,两人一直保持联系。他们彼此感情很深,现在想订婚,我这边没问题。主要想听听你的看法,你觉得岸英这孩子怎么样?
张文秋听完毛主席的话,立刻回应:“这事我清楚,思齐之前也跟我提过。既然他们感情这么好,还打算订婚,我没意见。只是我有点担心,思齐年纪小,可能还不够成熟,怕她配不上岸英。”
毛主席摆了摆手,说道:“思齐虽然年纪不大,但为人处世很有规矩,我很欣赏她。因此,我同意他们先订婚,之后再结婚。”
我对毛岸英这个女婿感到非常满意。
毛主席听完后说道:
本来今天该让岸英来见你,但他现在不在家。我打算明天让他去你家拜访。岸英刚从苏联回来,对国内的事情,特别是中国革命的情况,还不太了解。他有些天真,希望你以后能多花点心思,好好指导他。
张文秋与毛泽东就毛岸英的事进行了长时间交流,转眼就到了中午。毛泽东热情挽留,张文秋便留下共进午餐。餐后,毛泽东向张文秋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家庭状况,两人持续交谈,直到傍晚时分才结束这次会面。
张文秋离开毛主席后回到家,仔细回顾了当天的谈话内容。她意识到,主席之所以详细询问她的背景和革命历程,其实是在为毛岸英和刘思齐的婚事做铺垫。这个目的已经十分明显了。
次日,毛岸英依照父亲的嘱咐前往张文秋家拜访。
毛岸英的为人处事和性格都让人感到亲切,张文秋对他非常欣赏,两人相处融洽。在一次交谈中,张文秋好奇地问:“岸英,能不能跟我聊聊你的过去?”
毛岸英听完表示赞同,回应道:“行,我得让我妈知道我的想法。”
毛岸英从自己的出生谈起,详细叙述了母亲杨开慧的英勇牺牲,以及他和弟弟毛岸青从小相互扶持的生活。他还提到了在苏联度过的时光,以及回国后的种种经历。此外,他特别谈到了父亲对他的期望和关怀。
毛岸英说完后,转向张文秋说:
思齐在监狱中经历了严峻的考验,她的阶级立场坚定,思想纯粹。作为烈士的子女,她继承了母亲不屈不挠的精神。我对她怀有深厚的感情,渴望与她共度一生。未来,我会时常探望她的母亲,向她学习,期待得到她的指导,以促进我的成长。
张文秋听完毛岸英的叙述,得知他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,也明白了毛泽东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严谨态度。她随即表态:"岸英,别担心。从今往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,遇到什么难题尽管告诉我,只要我能帮上忙,一定全力以赴……"
毛岸英与张文秋的谈话持续到下午两点才结束,这时张文秋才意识到午饭还没吃。毛岸英立刻表示自己不饿,不用麻烦准备饭菜。张文秋明白毛岸英是担心自己劳累,但想到他难得来家里一次,总不能让他饿着肚子走。
午餐结束后,毛岸英继续与张文秋交谈,直到下午五点才告辞。
毛岸英离开后,张文秋反复琢磨他的话,心里既充满喜悦又觉得担子不轻。她高兴的是,毛岸英这孩子头脑灵活、为人踏实,刘思齐嫁给他后日子肯定能过得舒心;另一方面,她也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:毛岸英自幼丧母,又历经坎坷,作为长辈,她应该多给他一些关爱,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。
1949年3月,张文秋随同主力部队来到北平,着手接收国民党遗留的司法部门。同年10月1日,她出席了新中国成立仪式,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。这一历史时刻让张文秋心潮澎湃,她由衷地感叹道:
在漫长的革命历程中,无数战友为了理想献出了生命。他们有的在战场上英勇牺牲,有的在刑场上惨遭杀害,有的在狱中受尽折磨,还有的因过度劳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。他们曾经满怀希望,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,但最终未能亲眼见证。如今,我们这些幸存者,能够一一念出他们的名字。今天,我们站在这里,不仅代表自己,更代表那些逝去的战友,共同见证这历史性的建国时刻。
张文秋迁入城市后,虽然工作压力增大,但家庭生活逐渐步入正轨。她的长女和次女相继入学,而幼女因年纪太小,仍由她亲自照料。
毛岸英在中央调查部工作,直接听命于部长李克农,主要负责机要秘书和翻译任务。每逢周末或假期,他常带着弟弟毛岸青去张文秋家串门。张文秋的两个女儿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大哥和二哥。
某日,毛岸英去见张文秋,面带笑容地问道:“妈,您还有印象吧?我和思齐订亲都一年多了,我们之前说好等新中国成立就办婚礼。现在我想尽快和思齐完婚,您觉得怎么样?”
“你有没有和你父亲讨论过?他对这件事怎么看?”
我已经确认过,他答应了。
既然你父亲已经认可了你们的计划,我自然不会反对,当然也是支持的。
1949年10月15日,毛岸英与刘思齐在北京举行了婚礼,仪式虽然简单但充满庄重。毛岸青得知兄长结婚的消息后,内心充满喜悦,并亲自送上了祝福。此后每逢周末,毛岸青都会前往哥哥家,与夫妇俩共度时光,直到晚上才返回。
张文秋对毛岸青的情况十分清楚。她认为,毛岸青和他哥哥一样,都是非常优秀且讨人喜欢的年轻人。
【毛岸英前往朝鲜后,毛岸青常来看望张文秋】
1950年6月25日,朝鲜半岛爆发了大规模军事冲突。这场战争源于朝鲜南北双方的对立和外部势力的干预。战争初期,朝鲜人民军迅速南下,占领了韩国大部分地区。然而,随着联合国军的介入,战局发生了逆转。中国人民志愿军随后参战,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,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。战争持续了三年,双方损失惨重,最终于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,朝鲜半岛重新回到战前的分治状态。这场战争对东北亚乃至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10月14日深夜,毛岸英造访了张文秋的住所,直言道:“母亲,我即将启程离开北京,特来向您辞行。此外,还有一事相求。”
张文秋听完毛岸英的话,立刻追问:“你要去哪儿?去干啥?啥时候回?有啥我能帮上忙的?”
毛岸英为了让张文秋放心,特意解释了一下:
父亲安排我去苏联执行一项秘密任务,具体细节不便透露。预计这次行程最短三个月,最长半年。离开前,我有些担心弟弟岸青,请您多关照他。如果他在经济上有需要,请您先帮忙垫付,等我回来再结算。我已经交代岸青,让他和思齐一起探望父亲后,周末照常到您那儿。希望您能答应我的请求,这样我才能安心出发。
张文秋深知毛岸英与毛岸青兄弟情深,因此应允了毛岸英的请求。毛岸英见状,立即起身,郑重地向张文秋敬了一个军礼。接着,他们聊到了刘思齐,毛岸英表示:“我离开后,会定期写信。不过由于路途遥远,信件可能会延迟,请您和思齐不必挂念。”
“你这次离开,思齐了解情况吗?”
“我已经和她见过面了,也把自己的情况都告诉了她。思齐对我的决定表示完全支持。”
毛岸英临走前特意叮嘱道:“我父亲事务繁忙,麻烦您多费心,帮岸青张罗下终身大事。”
毛岸英对弟弟的深厚情谊让人动容,张文秋见状再次向他保证:“你不用担心,你弟弟的事我会放在心上。”
毛岸英与家人告别后,立即随军出发,渡过鸭绿江前往前线。
毛岸英离开后,张文秋信守诺言,悉心照料家庭。她看到大女儿孝顺公公,公公也耐心教导儿媳,心中倍感欣慰。毛岸英奔赴朝鲜战场后,毛岸青经常来探望张文秋,主动帮忙处理家务,让她感到温暖。
张文秋始终牢记毛岸英临走时的叮嘱,每逢周末,她常常带着毛岸青去拜访一些老战友,同时也会主动关心毛岸青的生活,询问他是否有需要帮忙的地方。
在一次谈话中,张文秋直接问毛岸青:“你每个月大概要花多少零花钱?”
毛岸青听完后回答说:“大概三十多元。”
张文秋听完后,毫不犹豫地回应道:“行,那就40块!”
张文秋很清楚40元在当时不是笔小钱。为了给毛岸青这笔零用钱,她不得不削减日常开支,减少社交活动。但随着相处时间增加,张文秋越来越欣赏这个年轻人了。
1952年春节前,张文秋因身体不适去医院做检查,碰巧遇见了刚从朝鲜战场回来的女军官李贞。两人聊天时,张文秋从李贞口中得知了毛岸英牺牲的噩耗。这个消息让张文秋震惊不已,内心充满了深深的哀伤。
得知兄长牺牲的噩耗后,毛岸青受到巨大打击,原有的病情急剧恶化,已无法继续日常工作。毛泽东得知情况后,迅速将毛岸青接到身边进行医治。在此期间,张文秋也经常前来探望。经过一段时期的调养,毛岸青的身体状况逐步得到改善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张文秋一直密切着毛岸青的生活。当她得知毛岸青与自己的女儿邵华相恋时,她表示认可。在毛主席和张文秋的祝福下,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举行了婚礼。婚后,两人相互尊重,感情深厚,生活和谐美满。
张文秋每当见到毛岸青和邵华过得美满,就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毛岸英。她记得毛岸英在前往朝鲜之前,特意把弟弟毛岸青托付给她照料。如今,看到毛岸青生活安定,张文秋感到自己确实没有辜负毛岸英当年的托付。
